设备是现化工业企业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器设备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的发展、生产效率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设备管理是工业企业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设备管理,是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管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传统设备管理和现代设备管理两个历史阶段。
1. 传统设备管理阶段
传统设备管理的理论核心是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维修科学管理。
在这个阶段初期,企业生产规模较小,设备结构简单,占用企业资金有限。因此设备维修不需要专门技术人员来进行,而且维修费用和设备故障损失较低。故设备的维修,一般由设备操作人员来完成,实行坏了再修的事后修理制度。后期,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科学技术的进步,设备结构日益复杂,修理难度相应提高,同时又由于企业生产连续性的加强,设备的修理费用和故障损失不断增加,于是,设备的修理需要由专门人员来承担。因而从生产操作人员中逐步分离出专门从事设备维修和管理人员,企业相继建立起设备维修与管理的机构,对设备使用过程进行管理,制定出对设备维修管理的科学制度。
这个阶段设备管理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1) 传统设备管理工作集中在设备的维修阶段,而较少注意到设备的全过程的管理。设备的全过程是:研究——设计——试制——制造——选购——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报废。这是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在设备全过程中,设备维修工作是很重要。但是,它只是设备全过程中的一小部分工作,就其本质来说,是事后救护工作,它无法改进设备性能,实行企业设备现代化。因此,传统的设备管理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
(2) 传统的设备管理,把设计、制造过程的管理与使用过程的管理严格分开。设备的一生本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被人为地分为两段,前者属于制造厂管,后者属于使用单位管理。这种人为的分割不利于有效地解决使用现代化设备所带来的一系统的新问题。
(3) 传统的设备管理,往往侧重技术管理,而忽视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传统的设备管理,在设备的技术、经济、管理三者关系方面,侧重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设备管理本质上是设备运动过程的管理。设备运动有两种形态;一是物质形态,表现为设备的研究、设计、制造、选购、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报废等;二是设备价值运动形态,表现为设备的最初投资、维修费用支出、折旧、改造更新资金的筹错、积累、支出等。前者形成设备的技术管理,后者形成设备的经济管理。它们分别受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支配。设备管理的目是要达到最佳的技术状态和最佳的经济效果,即一方面要求设备完好率高,故障率低,使设备经常保持最佳的技术状态;另一方面是支出最少,效果最大。传统的设备管理侧重技术管理,而忽视经济管理,对设备的组织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本网下载频道的资料是由会员发布分享,仅为提供给感兴趣读者学习研究使用,不代表本站同意该文档资料的立场观点。任何人不得把本网频道的资料作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核实后会给予处理。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