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管理者、储备干部。
课程背景:
美国盖洛普(Gallup)调查指出,65%的离职员工其实是想离开自己的上司,并且员工离职五大原因排行是:No1:不受尊重,No2:没有决策的参与感,No3:意见被轻视,No4:付出与回报不相符,No5:薪资问题,前三项都是主管应承担主要责任。
然而,作为一名中层干部,我们常常会感到迷惑:
为什么我每天都陷身于具体事务而忙累不堪?
为什么我的下属总是不能胜任他的工作?
为什么我总是扮演消防员的角色,到处救火,分身乏术?
为什么我投入了那么多的时间,仍然达不到预期的绩效目标?
为什么……
今天的中层干部,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上级希望自己执行到位,下级希望自己指挥得当,同级希望自己多多配合。一提到现状,很多人都会用“忙、乱、累、烦”来形容。
许多中层干部并不是学管理出身,而是因工作出色,由业务骨干提拔到管理岗位上来,因此常常沿袭过去的工作和行为模式。对于管理,他们经常依靠零散的经验和感觉,并没有真正形成系统的、科学的、实操性的管理技能。
本课程将给出一个中层干部管理工作的全景图,将帮助中层干部全面理解管理内涵,由内而外的提高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管理绩效。
培训目标:
明确管理者的角色特点,建立管理者应有的职业态度;
了解组织运作原则,明确中层管理者在组织中的角色定位;
了解管理的五项核心职能,特别掌握:
制定目标和计划的重要性,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得更好,才能确保结果;
管理者如何实施控制,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得更好,才能确保目标;
培养管理者主动积极发现问题的意识,在工作中实施创新突破和循序改善;
了解培育员工的重要性,掌握工作中教导的方法;
学习有效沟通的技巧,运用沟通技术影响部属的行为;
了解人性特点,认识管理行为与领导行为的不同,运用激励手段激发部属工作意愿。
课程大纲:
第一章管理者的职业素质与角色转变
² 管理的基础:理解管理
² 管理者角色的转变:做管理者意味着什么
² 管理者的职业态度:组织需要什么样的管理者
l 使命感
l 责任感
l 达成的意愿
l 变革意识
l 科学方法
l 效能意识
第二章管理者在组织中的立场与态度
² 组织的形成和组织要素
² 组织三阶层角色互动
² 管理者在组织中的的角色定位
² 在游戏中体验
第三章管理者对组织运作的理解
² 组织有效性原则
² 指挥系统一致性
² 管理幅度适中原则
² 尊重职务原则
² 组织协调原则
² 授权原则
² 案例讨论:王鹏飞的不满
² 工具的运用:工作协调
第四章业务规划与目标管理
² 管理的五大职能
² 拟定计划的程序
² 目的与目标:如何表述更SMART
² 拟定计划时的思路、步骤、注意事项
² 目标管理PDCA
² 工具的运用:SMART,SWOT,WBS
² 工具的运用:委派工作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工作改善
² 控制的本质
² 问题和种类与形态
² 培养并强化问题意识
l 影响问题意识的障碍
l 强化问题意识
² 工作改善的维度
² 如何选择工作改善点
工作改善的程序
郭燕老师:
教育及资格认证:
高级培训师;上海财经大学-美国韦伯斯特大学合作项目工商管理MBA ;中国注册会计师(CPA); JITA(日本产业训练协会)MTP-TTT资格认证讲师;AACTP(美国培训认证协会)注册培训师。
讲师经历及专长:
郭老师曾服务于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大唐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特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美资哈里斯通讯(深圳)有限公司等知名公司机构,历任市场部经理、总经理助理、运营总监等关键岗位,在上市公司担任多年的人力资源总监职务。拥有15年以上企业高级管理岗位工作经验;
郭老师在作期间,积累了丰富的中高层管理经验,她以对公司战略特别是主营业务的深刻理解,始终体现出职业经理人的出色执行力。在担任上市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期间,从公司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绩效管理体系建设、业务流程再造、任职资格体系及公司培训体系搭建等方面,均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成为业务部门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郭老师擅长的课程领域有:《MTP中层干部管理技能提升训练》、《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等。
培训客户及培训风格:
郭老师曾服务过的企业,其中有海信冰箱、珠海科勒、安利(中国)、东莞京瓷、美赞臣(中国)、帝斯曼先达、美心食品、本田汽车、昭和汽车、中石化壳牌煤气化、中船远航船坞、国际纸业、天纳克汽车、天津小护士、北京奥瑞安能源、深圳华圣达、广东威灵电机等知名公司。
郭老师深刻理解不同性质企业下,管理人员所面临的工作挑战及实际需求,因而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引发学员深度思考,以理解管理理念的本质,在内容上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课程氛围生动而不枯燥,内容实用而不空洞,方式多样而不单调。同时非常关注课程的实效性,鼓励学员将来自工作现场的案例融入培训过程,帮助学员掌握多种管理工具和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培训效果落地;在培训过程中,充分关注学员的需求与反馈,善于营造积极热烈的学习气氛,极大程度地激发和调动学员主动参与的热情,得到广大学员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