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管理,人们有多种理解。
从字面上看,管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管辖”与“处理”;
我认为,管理就是“管人理事”,管人是手段,理事是目的。只要能把人管好,就能把事情处理好。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的实质就是管人。
所以,我认为,管理管理,就是“你不管他,他就不理你”。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理解“员工为什么要到企业来工作,而企业又为什么要用他?”
人为什么要工作?任何人,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工作
企业为什么要雇用人?企业雇用人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
所以,从根本上说,员工与企业是矛盾的。可以说,如果员工不用为实现企业目标作出贡献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那他肯定会选择不作为;同样,如果企业不用考虑员工个人目标实现与否就能实现企业目标,那企业也会选择不作为。
如何让人理你的问题,实际上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管理方式的问题。
就管理方式而言,我认为不存在什么所谓的管理模式,因为不同企业或组织的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不一样的,或者说,其基本的人性面是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了其对管理方式的接受也是不一样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管理只有有效与无效之分。
所谓有效管理,就是依据本企业员工自我管理能力而进行的管理。
员工自我管理能力,指的是员工的成就动机、承担责任的意愿(包括愿望、热情、信心)和能力(包括学识、技能和经验)的综合。简单地说,自我管理能力就是工作愿望与工作能力的综合。
衡量员工自我管理能力高低的要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即:
1、责任心
2、主动性
3、创造性
4、忘我精神
对员工自我管理能力的基本判断,与人性假设有关。
几种基本的人性假设观:
(1)经济人假设;
(2)社会人假设;
(3)复杂人假设;
(4)自我实现人假设;
(5)文化人假设
著名心理学家弗诺依德认为,人性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从自己的角度看自己
自我——从他人的角度看自己
超我——从空灵的角度看自己
本网下载频道的资料是由会员发布分享,仅为提供给感兴趣读者学习研究使用,不代表本站同意该文档资料的立场观点。任何人不得把本网频道的资料作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核实后会给予处理。了解更多>>